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考试大纲 正文

2013年初试大纲三/北京农学院全日制硕士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三)

作者:时间:2013-10-21点击数:

目录

K、813农村发展经济学

L、805食品科学

M、815农业信息学概论

N   816农业推广学

N、339农业知识综合一

 

O、340农业知识综合二

 

 

正文

K、813农村发展经济学

1.基本要求:

农村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和规律的学科,是发展经济学的具体化和重要分支。要求考生应全面掌握农村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能运用农村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分析和说明农村经济生活中的社会现象。

2.试卷结构(总分150分)

名词解释      17%25

简答题        50%75

论述题        33%50

3.考试方式和时间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3小时

4.考试内容

第一章  绪论

重点掌握农村发展经济学的内涵与研究对象,了解新农村建设对中国农村发展的意义

第二章  发展经济学的理论

本章重点掌握:刘易斯两部门剩余劳动模型;无限劳动力供给;不平衡增长理论;大推进理论;扩散效应;回波效应;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理解“扩散效应”和“回波效应”的含义并说明二者间的关系。

第三章  城乡人口流动与城乡协调发展

了解人口流动、剩余劳动、刘易斯模型、二元经济、劳动无限供给、公开失业、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城市非正规部门、城市正规部门等术语;掌握发展中国家的失业的特点;失业的类型;了解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的内容及其在解决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的政策含义;了解资本积累是如何促进劳动力转移的。

第四章  新型农民

重点掌握人力资本的含义及人力资本的形成;人力资本及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传统农民与新型农民的区别和新型农民的培育的方法和途径和我国新型农民培育的目标。

第五章  技术进步与改造传统农业

掌握都市型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精准农业、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传统农业等的概念;农业技术进步特征与动力机制;农业技术进步的基本途径和内容;改造传统农业的基本途径。

第六章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掌握农村公共产品的特征;了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变迁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重点掌握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

第七章  资金积累与农村金融深化

理解资本形成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重点掌握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进程、农村金融的主要形式和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理解金融创新的内涵。

第八章  缓解贫困与农村发展

掌握贫困划分标准,贫困的类型。

第九章  农村可持续发展

重点掌握熵定律、生态环境、外部性、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目标和特征;如何合理适度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

 

 

 

 

L、805食品科学

第一部分 食品科学相关知识概述

掌握营养糊化的定义。掌握营养素分类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掌握蛋白质评价,蛋白质互补,影响蛋白质利用的因素。掌握人体需要的重要矿物质。掌握影响营养素生物利用率的因素。掌握果蔬采后动物宰后的生化变化。

掌握糖的结晶对食品加工的影响及如何控制结晶速度。掌握淀粉的分子存在形式,重点掌握淀粉的糊化及影响因素。掌握引起食品劣变的原因,重点掌握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原因,掌握食品保藏的技术及方法。

了解新陈代谢的一般原理及人体消化过程。了解水的生理作用。了解氧对食品的影响。

 

第二部分 保藏

掌握灭菌商业灭菌巴氏灭菌DZ食品添加剂基因重组定义。掌握物料冷冻时食品的化学变化及影响冷冻食品质量的因素。掌握干燥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及其原因。掌握食品干燥及浓缩方法及其特点。掌握发酵的原理,特点及控制发酵的因素。掌握添加剂分类及在加工中的作用。

了解冷藏在食品加工中的运用及冷藏过程中的变化。了解干燥对食品生产的意义。了解食品辐照的应用,了解微波加热的原理及影响因素。了解发酵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及其相关产品。了解食品包装分类及主要作用。

 

第三部分 食物与食品

掌握乳浓缩乳干燥乳的定义。掌握浓缩乳,干燥乳的产品分类。掌握肉的冷却过程及需注意问题,掌握肉的熟化。掌握烹饪方法对肉嫩度的影响。掌握鱼的储存方法。掌握小麦的分类,烘焙时影响面粉混合物质量的因素。掌握采后控制果蔬产品品质的方法。掌握果蔬汁加工的主要步骤。掌握脂肪的功能特性,植物油的精炼步骤及功能。掌握添加剂在碳酸饮料加工中的应用。掌握啤酒和葡萄酒的酿造方法。

重点掌握黄油干酪冰激凌的加工方法和食品的生产原理。重点掌握提高肉嫩度的相关方法及其原理。重点掌握蛋的结构及成份。重点掌握淀粉的性质,重点掌握干热湿热对淀粉的影响及淀粉凝胶的形成,重点掌握淀粉糊化的控制因素。

了解乳制品种类及相关产品的加工方法。了解肉的结构和组成及其营养价值。了解鱼类的成分风味和质构,了解鱼肉变质的过程。了解谷物的主要结构和成分。了解玉米深加工的一般步骤。了解大豆及其相关制品。了解转化糖在夹心巧克力制作中的应用及牛奶巧克力的制作方法。

 

第四部分 食品安全控制

掌握食品用水的关注因素。掌握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三种情况,掌握食品交叉感染的途径。掌握微生物的有害效应包含范围,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微生物的停滞期传代期定义。掌握HACCP执行步骤。

了解食品企业废渣及污水的处理,了解质量保证部门的功能。

 

 

 

 

 

 

M、815农业信息学概论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农业信息技术是报考农业推广硕士农业信息化领域的考试科目。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北京农学院农业推广硕士学位的考生。
二、考试要求
考生应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农业信息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信息农学的基本概况、含义,掌握农业信息学研究方法和关键支持技术,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掌握农业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农业专家系统、农业模拟模型、虚拟植物与虚拟农业等相关知识、理论及具体实现方法,了解农业信息技术在都市型现代农业中的研究、应用和发展趋势。
三、卷面结构
1.课程组成:农业信息学
2.内容组成: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占70%;应用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知识应用题等方面的内容占30%。
3.考试题型:名词解释(25%);填空题(15%);简答题(30%);综合性答题(30%)。
四、考试时间和方式
1.考试方式:笔试
2.考试时间:3小时
五、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农业信息学基础
了解农业信息学的发展背景和形成过程;理解农业信息学的定义、内涵与特征;掌握农业信息学研究的关键技术;了解农业信息学的作用与应用;了解农业信息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第二章农业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
了解农业数据的类型及标准化;理解农业数据库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农业数据库的分类、现状与发展;掌握农业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理解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特征;掌握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第三章农业专家系统
理解农业专家系统的概念、特征;掌握农业专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掌握农业专家系统的开发过程;了解农业专家系统的应用。
第四章农业模拟模型
了解农业模拟模型的概念、分类、特征与功能;理解农业系统的等级性和水平;掌握农业系统模拟的原理与技术;掌握农业模拟模型的研制步骤;理解农业模拟模型基本算法的构建;了解农业模拟模型的应用及与其他技术的耦合。
第五章虚拟植物与虚拟农业
理解虚拟植物的概念与特征;了解虚拟植物的意义;掌握虚拟植物的构建方法;了解虚拟现实的基本概念;理解虚拟农业的概念、结构、意义特征;了解虚拟农业的应用及发展。
第六章农业遥感技术
理解农业遥感的定义、作用;理解农业遥感系统组成及基本原理;理解遥感数据源及其处理;了解农业遥感的应用与发展动态。
第七章农业地理信息系统
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特征;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与功能;掌握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制流程;了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
第八章农业决策支持系统
了解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特征与功能;理解DSS的结构及求解问题的过程;了解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类型;掌握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技术、设计开发;了解主要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应用。
第九章精确农业技术
理解精确农业的概念与特征;掌握精确农业的支持技术;掌握精确农业技术实施过程;了解精确农业技术的分类、应用。
第十章农业信息学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
了解农业信息学的总体发展趋势;理解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了解信息农业与数字农业的内涵与特征;了解农业信息学及农业信息化的前景展望。
 
 

N、816农业推广学 

 

 

 

N、339农业知识综合一

 

壹、遗传学部分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遗传学》是报考北京农学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学位初试考试科目“农业知识综合一”中的一部分。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考试要求

考生应全面系统的认识并充分理解有关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了解遗传学的最新发展动态,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现实存在的不同问题。

三、卷面结构

1.课程组成:遗传学占50%

2.内容组成:遗传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占50%;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知识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占50%

3.考试题型:遗传学----名词解释(10%);填空题(15%);选择题(15%);简答题(20%);计算与综合题(40%)。

四、考试时间和方式

1.考试方式:笔试。

2.考试时间:1小时。

《遗传学》部分

绪言

掌握遗传变异的有关概念;了解遗传学产生与发展简史以及现代遗传学发展的最新成就。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染色体的分子结构;在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配子的形成和受精;不同生物的生活周期。

第二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核酸的化学结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包括复制、转录和翻译);基因的概念与发展。

第三章孟德尔遗传

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的解释、验证、应用;孟德尔规律的补充及发展。

第四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连锁与交换的概念及机制;交换值的测定方法;常用的基因定位方法和连锁图;性别决定及各种性连锁。

第五章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征;基因突变与性状表现;基因突变的鉴定;基因突变的分子机理;基因突变的诱发。

第六章染色体结构变异

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的形成、细胞学特征、遗传效应及其应用。

第七章染色体数目变异

染色体数目变异的概念与类型;整倍性变异的染色体分离行为、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推导;非整倍性变异的染色体分离行为、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推导;非整倍性的应用。

第八章数量性状的遗传

数量遗传的基本概念;数量性状的特征;遗传率的估算及应用意义;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的概念。

第九章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

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的概念、遗传效应及其应用。

第十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特点;噬菌体的遗传分析;细菌的遗传分析,包括转化、接合、转导、性导的概念、机理及基因定位。

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

n胞质遗传的概念及特点;母性影响;叶绿体、线粒体遗传;植物雄性不育遗传的类别、特点、机理及应用。

第十二章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

基本概念;内切酶的种类及作用;载体的种类及特点;基因工程的主要方法、步骤及应用;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及方法。

第十三章群体遗传平衡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遗传平衡定律;改变遗传平衡的因素及计算

 

贰、植物学部分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植物学》是报考北京农学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学位初试考试科目“农业知识综合一”中的一部分。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北京农学院全日制专业学位园艺、作物、植物保护、林业专业的考生。

二、考试要求

 考生应对植物学中的基本概念了解清楚并且能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对细胞、组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对根、茎、叶及生殖器官的结构特点和动态发育过程应掌握,将所学知识融合贯通,形成植物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的概念;对不同类群之间的关系能用进化的观点分析;分类部分基本知识扎实,重要的科的识别要点掌握。

三、卷面结构

1.内容组成: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占60%;综合知识论述题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等方面的内容占40%

2.考试题型:名词解释(20%分 ),是非判断或多项选择 20% 分),绘图或填图(10% ),拉丁名互译(10% ),综合性答题(40%)。

四、考试时间和方式

1.考试方式:笔试

2.考试时间:1小时

第一章绪论

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分科;植物的多样性的体现。

第二章 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的显微和超微结构;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细胞壁的组成和变化;细胞周期的概念;有丝分裂的过程和主要的变化。

第三章 植物组织

组织的概念;组织的类型及特点;维管组织、维管束、维管系统的概念。

第四章 种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及解剖构造

 1 种子的解剖构造、种子的类型及种子萌发条件、过程和幼苗出土类型。种子休眠类型及机理。

 2根的伸长生长和初生构造;侧根的形成和根的次生生长及次生构造;根瘤和菌根及意义。

 3芽的类型及分枝形式;茎尖的构造与发育;;茎的初生生长与初生构造;茎的次生生长与次生构造;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特点;木材三切面的结构特征;根茎过渡区的变化。

 4叶的发生与生长;叶的解剖构造特点 (双子叶、单子叶植物叶的特征);叶的形态构造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叶的寿命及落叶原因等。

 5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变态的概念和变态的种类)

 6种子植物的营养繁殖: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概念、营养繁殖的概念及营养繁殖的形式、解剖学基础。

第五章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花的结构和花芽分化的基本概念;减数分裂的过程;雌蕊和雄蕊的发育过程(大、小孢子的产生和雌、雄配子体的发生及发育过程);植物的开花与传粉、;被子植物双受精的概念和意义;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胚、胚乳的发育);单性结实、无融合生殖、单倍体、多倍体植物。

第六章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掌握现代植物的基本类群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低等植物:藻类、菌类、地衣;高等植物:苔藓、蕨类、种子植物(本课程采用两界系统 )

 1植物大类群的划分;

 2在藻类中了解蓝藻、绿藻、褐藻等的区别;菌类中细菌、真菌(藻状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纲、)的主要区别和代表植物。

 3不同类型地衣的结构特点和经济意义

 4苔藓植物 (主要特特征、生活史及在进化中的地位。苔纲和藓纲的主要区别,各自代表植物)。

 5蕨类植物:结合结构特点和生活史了解其在进化中的地位。

 6种子植物:从进化的观点比较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两类群间的区别和联系(从形态解剖构造及生殖等方面比较)。

第七章 被子植物分类基础

 1被子植物分类的主要形态术语、基础知识:茎的生长习性;单、复叶的区别及复叶类型;雌、雄蕊类型、子房位置、胎座类型;花序类型、果实类型和花程式;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

 2真花学说和假花学说的内容。被子植物主要分类系统: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克朗奎斯特系统(前两个系统是主要的)。

 3被子植物分科概述:常见的科的识别要点;蔷薇科、豆科、菊科、禾本科等大科的亚科之间的区别(包括含重要科及重要科中代表属的拉丁学名)。

 

叁、植物生理学部分

1.考查目标

1.1认识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理解和掌握植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和主要实验的原理与方法。

1.2能够运用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综合分析、判断、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2.知识范围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和揭示植物生命活动本质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

2.1. 基本代谢: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水分代谢、矿质营养、物质运输等;
2.2
发育生理:生长生理、生殖生理、成熟与衰老生理以及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长物质调节作用等。
2.3.
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的生理反应,即逆境生理等。

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第一节 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1.
植物的含水量
2.
植物体内水分的存在状态
3.
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1.
细胞的渗透性吸水
2.
水分进入细胞的途径
第三节 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1.
根部吸水的区域和途径
2.
根系吸水方式及其动力
3.
影响根系吸水的因素
第四节 蒸腾作用
1.
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和部位及度量
2.
气孔蒸腾
3.
影响蒸腾作用的内外因素
第五节 植物体内的水分运输
1.
水分运输的途径和速度
2.
水分运输的动力
第六节 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重点:水势的概念;植物细胞的渗透性吸水;气孔蒸腾。

第二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

第一节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1.
植物必需元素的标准和种类
2.
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
3.
作物缺乏矿质元素的诊断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1.
生物膜
2.
主动吸收
3.
植物细胞吸收溶质的方式和机制
第三节 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1.
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2.
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
3
外界条件对根部吸收矿物质的影响
4.
根外营养
第四节 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与分配
1.
矿物质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形式、途径和速度
2.
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第五节 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重点: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的生理作用及缺素诊断;细胞及植物体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机制。

第三章 光合作用
第一节 叶绿体和光合色素
1.
叶绿体的结构和成分
2.
光合色素的结构、性质和光学特性
3.
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第二节 光合作用的机制
1.
原初反应
2.
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
3.
碳同化
4.
光呼吸
5.
光合作用的产物
第三节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
外在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
内在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第四节 植物对光能的利用
1.
植物的光能利用率
2.
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

重点:光合作用的机理;光呼吸;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第四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一节 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1.
呼吸作用的概念
2.
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第二节 植物的呼吸代谢途径
1.
糖酵解
2.
三羧酸循环
3.
戊糖磷酸途径
第三节 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
1.
呼吸链
2.
氧化磷酸化

3.
呼吸链电子传递途径和末端氧化系统的多样性
4.
呼吸代谢多条路线的意义
第四节 呼吸作用的调控
1.
糖酵解的调节
2.
丙酮酸有氧分解和戊糖磷酸途径的调节
3.
能荷的调节
第五节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1.
呼吸作用的指标
2.
影响呼吸速率的因素
第六节 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
1.
种子呼吸与粮食贮藏
2.
果蔬的呼吸与贮藏
3.
呼吸作用与作物栽培
重点:呼吸作用的多条途径及其生理意义;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呼吸作用理论在农业上的应用

第五章 有机物的运输与分配
第一节 有机物运输的途径、速度和形式
1.
运输途径
2.
有机物运输的形式和速度
第二节 韧皮部装载
1.
装载途径
2.
装载机制
第三节 韧皮部运输机制

l.
压力流动学说
2.
细胞质泵动学说
3.
收缩蛋白学说

第四节 同化物在库端的卸出
1.
卸出途径
2.
卸出机制
第五节 同化物的分配
1.
源和库的概念
2.
同化物分配的特点和规律


重点:有机物运输的途径;源和库的关系;韧皮部运输机理.

 

第六章 植物生长物质
第一节 生长素类
1.
生长素的发现
2.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和运输
3.
生长素的生物合成和降解
4.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5.
生长素的作用机理
6.
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及其应用
第二节 赤霉素类
1.
赤霉素的结构
2.
赤霉素的分布和运输
3.
赤霉素的生物合成
4.
赤霉素的生理作用和应用
5.
赤霉素的作用机理
第三节 细胞分裂素类
1.
细胞分裂素的种类和化学结构
2.
细胞分裂素的分布和运输
3.
细胞分裂素的生物合成和代谢
4.
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
5.
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机理
第四节 乙烯
1.
乙烯的分布和生物合成
2.
乙烯的生理作用和应用
3.
乙烯的作用机理
第五节 脱落酸
1.
脱落酸的化学结构和分布
2.
脱落酸的生物合成和代谢
3.
脱落酸的生理作用和应用
4.
脱落酸的作用机理
第六节 其他天然的植物生长物质
1.
油菜素内酯
2.
多胺
3.
茉莉酸
4.
水杨酸
第七节 生长抑制物质
1.
生长抑制剂
2.
生长延缓剂
重点:五大类内源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及作用机理;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第七章 光形态建成
第一节 光敏色素的发现和分布
第二节 光敏色素的化学性质和光化学转换
第三节 光敏色素的生理作用和反应类型
1.
光敏色素的生理作用
2.
光敏色素和植物激素
3.
光敏色素调节的反应类型
第四节 光敏色素的作用机制
1.
膜假说
2.
基因调节假说
第五节 蓝光和紫外光-B反应
1.
隐花色素

2.
紫外光-B受体
重点:光受体色素的特性;光敏色素的生理作用和作用机制

第八章 植物的生长生理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1.
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2.
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变化
3.
种子的寿命及生活力的快速测定
第二节 种子的休眠
1.
种子休眠的原因和破除
2.
延存器官休眠的打破和延长
3节 植物的生长
1.
营养器官的生长特性
2.
影响营养器官生长的条件
3.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相关性
重点:种子的萌发及休眠生理;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第九章 植物的生殖生理
第一节 幼年期与花熟状态
1.
幼年期的特征
2.
提早成熟

第二节 春化作用
1.
春化作用的发现及植物对低温反应的类型
2.
春化作用的条件
3.
春化作用的时期、部位和刺激传导
4.
植物在春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5.
春化作用的机理
第三节 光周期
1.
光周期反应类型
2.
光周期刺激的感受和传导
3.
光周期诱导
4.
暗期间断与临界暗期
5.
光敏色素与成花诱导

6.
光周期诱导开花的假说
第四节 春化和光周期理论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l.
春化处理
2.
控制开花

3.
指导引种
第五节 花器官形成及其生理
第六节 受精生理
重点:成花诱导生理;光周期及春化作用理论在生产中的应用。

第十章 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
第一节 种子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
1.
主要有机物的变化
2.
其他生理变化
3.
外界条件的影响
第二节 果实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
1.
果实的生长
2.
呼吸骤变
3.
肉质果实成熟时的色、香、味变化
4.
果实成熟时的蛋白质和激素变化
第三节 植物的衰老
1.
衰老时的生理生化变化
2.
影响衰老的外界条件
3.
植物衰老的原因
第四节 植物器官的脱落
1.
环境因子对脱落的影响
2.
脱落时离层细胞结构和生理生化变化
重点:果实和种子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植物的衰老和器官脱落生理。

第十一章 植物的抗性生理
第一节 植物抗性生理通论
1.
逆境的种类与植物的抗逆性
2.
逆境对植物生理代谢的影晌
3.
植物对逆境的生理适应
4.
提高作物抗逆性的措施
第二节 植物抗性生理各论
1.
植物的抗寒性
2.
植物的抗热性
3.
植物的抗旱性
4.
植物的抗涝性
5.
植物的抗盐性
6.
植物的抗病性
重点:逆境对植物的伤害;植物对逆境的生理适应。

 

3.参考书目

潘瑞炽主编.植物生理学(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4.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4.2植物生理部分满分50分。

4.3试卷题型结构及分值:

①单项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

②简答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

③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

④实验分析题; 1小题,每小题10分,共10

 

肆、土壤学部分

卷面结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分值30分;应用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知识应用题等方面的内容分值20分。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10分);填空题(15分);简答题(15分);综合性答题(10分)。

绪论

掌握土壤、土壤肥力的定义、近代土壤发展的主要观点;了解土壤发展动态和现状,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第一章土壤矿物质和土壤质地

重点掌握土壤中次生矿物的种类、构造、类型、特征及一般性质,岩石的风化作用、土壤质地与肥力的关系。知道土壤中主要元素、成土的矿物、岩石;土粒的定义、分级、各粒级的性质;土壤的质地定义。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掌握土壤有机质含量、来源、组成、转化、性质和作用,有机质的转化、分组、性质;重点掌握土壤中有机质在土壤肥力、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章土壤胶体化学和表面反应

掌握胶体的表面性质、土壤的吸收性能和阳离子的交换吸附;了解土壤胶体的组成、构造等。

第四章土壤的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

重点掌握土壤酸碱性的形成、表示方法,土壤的氧化还原体系、表示方法,土壤的缓冲体系、缓冲机理;了解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状况与生物环境。

第五章土壤孔性、s构性和耕性

重点是孔隙的分级、团粒结构的定义、特点和在肥力上的作用;了解土壤的孔隙状况、结构性和耕作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第六章土壤水分、热量和空气

重点掌握土壤中水分的类型、表示、能量和有效性,土壤的热量来源、热特性以及土壤温度;了解土壤中空气的组成、特点和变化状况。

第七章土壤形成、分布及分类

掌握土壤形成的因素、实质、过程和土壤发育,土壤分布规律;了解中国的土壤分类原则及类型。

第八章 土壤养分循环

掌握土壤氮素的获得、转化和损失,土壤磷的形态,土壤钾的形态;了解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形态及转化。

 

伍.农业生态学

 

农业生态学   50
内容组成: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占30分;应用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知识应用题等方面的内容占20分。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10分);填空题(15分);简答题(15分);综合性答题(10分)。
第一章 绪论
掌握农业生态学、农业生态系统的定义、特点和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动态和现状及其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 农业的基本生态关系
重点掌握个体生态学基本定义和基本理论;种群的结构、动态、种间关系及种群的生活史对策和种群调节;群落的基本特征、结构、演替和协同进化;生态系统的能流和物流及基本类型。了解景观生态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及其相关理论。
第三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掌握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营养结构和时间结构;重点掌握与农业生态系统水平结构、垂直结构、营养结构和时间结构对应的生产实践模式方法及案例。
第四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能流
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辅助能定义及特定和能量效率;重点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中能流高效利用的过程和途径。
第五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流
重点掌握农业生态系统中碳、氮、磷、钾以及硫的循环过程及控制各元素的平衡措施,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水循环特点及节水农业措施;了解农业生态系统中污染物的流动和累积。
第六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信息流和资金流
了解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流和资金流环节和过程;重点掌握农业生态系统中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调控特点。
第七章 农业资源与区域环境
重点掌握世界各国对未来农业的发展实践和我国的生态农业建设发展的关键措施;了解农业资源的定义及分类;我国农业气候资源的区域特点和资源问题。
第八章 农业发展的生态轨迹
重点掌握世界各国对未来农业的发展实践和我国的生态农业建设发展的关键措施;了解农业发展阶段和生态农业方向。
第九章  生态农业建设规划
掌握生态规划的概念和一般步骤、生态农业建设规划的概念及主要步骤与内容;了解生态农业规划典型案例分析。
第十章  生态农业的模式与技术体系
重点掌握各种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体系,具体包括生态制约模式,循环模式,减少环境污染模式等;了解生态农业模式的区域特点和区域典型。

 

 

O、340农业知识综合二

《动物生理学》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动物生理学》是报考农业推广养殖领域硕士研究生的考试科目之一。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北京农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要求

考生应全面系统的了解有关动物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掌握血液、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神经、内分泌的基本生理过程,理解和掌握细胞的兴奋性、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以及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调节;了解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生殖和泌乳等方面的知识。

三、卷面结构

1.课程组成:动物生理学占50分。

2.内容组成: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占75%;应用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知识应用题等方面的内容占25%

3.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10%);名词解释(15%);填空题(20%);简答题(30%);综合性答题(25%)。

四、考试时间和方式

1.考试方式:笔试

2.考试时间:1.5小时

动物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动物生理学根据其研究水平又分为

1、细胞及分子生理学

2、器官或系统生理学

3、整体或环境生理学

二、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1、急性实验法

2、慢性实验法

第二节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一、细胞的兴奋性

1、兴奋性

2、兴奋性的表现形式

3、兴奋性与刺激的关系

4、兴奋性的变化

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产生原理

1、静息电位产生的原理

2、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

3、动作电位在细胞膜上的传布

第三节  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第二章  血液生理    

第一节  血液与内环境

一、内环境恒定的意义

二、血液的组成

三、血液的总量

四、血液的理化性质  

第二节  血浆的功能

一、血浆蛋白的作用

二、血糖

三、血脂

四、无机盐

第三节  红细胞与气体运输

一、红细胞的数目

二、红细胞的功能与血红蛋白

三、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第四节  自细胞与免疫机能

一、白细胞的数目

二、白细胞的防御功能

三、白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第五节  生理止血机制

一、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1、血小板的生理特征

2、血小板的机能

3、血小板的生成与破坏

二、血液凝固

1、凝血因子

2、凝血过程

3、抗凝血因素和纤维蛋白溶解

4、促进和延缓血液凝固

第三章  循环生理

第一节  心脏的生理活动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2、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1、兴奋性

2、自动节律性

3、传导性

4、收缩性

三、心动周期及各种变化

四、心电图

第二节  血管的生理活动

一、血压的概念

二、动脉血压与动脉脉膊

三、静脉血压、静脉脉膊及静脉血流

第三节  微循环、组织液与淋巴循环

一、微循环

1、微循环的组成与机能

2、微循环的调节

二、组织液

1、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2、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

第四节  心脏和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

1、心脏的神经支配

2、血管的神经支配

3、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中枢

4、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二、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

1、全身性体液调节物质

2、局部性体液调节物质

第四章  呼吸生理

第一节  肺通气

一、肺通气的结构特点

二、肺通气原理

1、肺通气的动力

2、呼吸运动

3、肺内压及胸膜腔内压

4、肺通气的阻力

三、肺容量与肺通气量

第二节  气体的交换与运输

一、气体的交换

1、气体交换的原理

2、肺内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

二、气体的运输

1、氧的运输

2、二氧化碳的运输

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1、呼吸中枢

2、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二、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1、化学感受器

2、血中二氧化碳

3、缺氧对呼吸的影响

4、氢离子浓度对呼吸的影响

第五章  消化生理

第一节  概述

一、消化的方式

二、胃肠平滑肌的特性

三、胃肠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

四、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五、胃肠激素

第二节  口腔消化

一、采食和饮水

1、采食中枢

2、反射性调节

二、咀嚼

三、唾液的分泌

四、吞咽

第三节  单胃动物胃内的消化

一、胃液的分泌

1、胃液的性质、成分及作用

2、胃液分泌的调节

二、胃的运动

1、胃运动的形式

2、胃运动的调节

第四节   复胃的消化

一、瘤胃和网胃的消化

1、瘤胃内微生物生存的条件

2、细菌和纤毛虫的种类及作用

3、瘤胃和网胃内的消化过程

前胃运动及其调节

二、瓣胃内的消化

三、皱胃内的消化

第五节  小肠内的消化

一、小肠内消化液的分泌

1、胰液的分泌与调节

2、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3、小肠液的分泌

二、小肠运动及调节

1、小肠运动的形式及作用

2、小肠运动的调节

第六节  大肠内的消化

一、大肠液的分泌

二、大肠的运动及排粪

三、大肠内的生物学消化

第七节  吸收

一、吸收的部位

二、吸收的原理

二、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1、糖类的吸收

2、蛋白质

3、脂类

4、维生素

5、无机盐

第六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一节  能量代谢

一、能量的来源与消耗

二、能量的平衡及其测定

三、基础代谢和静止能量代谢

1、基础代谢

2、静止能量代谢

第二节  体温调节

一、畜禽的体温及其正常变异

1、体温的概念

2、体温相对恒定及其生理意义

二、体温恒定的维持

1、产热

2、散热

三、体温的调节

1、基本概念

2、等热范围

第七章  排泄生理

第一节  尿的理化特性及组成

一、尿的理化特性

二、尿的化学组成

第二节  尿的生成

一、肾脏的组织学特点

二、肾脏血液供应的特

三、尿的生成过程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作用

第三节  尿液的浓缩与稀释

一、逆流倍增的概念

二、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机制

第四节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一、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

二、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作用的因素

第五节   尿的排出

一、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

二、排尿反射

第八章  神经系统生理   

第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神经纤维

二、突触

1、突触的分类及结构

2、突触的基本结构

3、突触传递

三、神经递质

1、外周神经递质

2、中枢神经递质

3、受体学说

第二节  反射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中枢神经元间的联系方式

二、中枢兴奋

三、中枢抑制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一、感受器

二、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

三、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

四、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

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牵张反射

2、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

二、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三、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四、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小脑结构概述

2、小脑的功能

五、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大脑皮层运动区

2、锥体系统

3、锥体外系统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一、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特征

二、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

三、内脏活动的中枢性调节

第九章  内分泌生理

第一节  概述

一、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

二、激素

三、激素的作用原理

四、内分泌腺活动的调节

第二节  甲状腺

一、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二、甲状腺活动的调节

第三节  甲状旁腺和甲状腺“C”细胞

一、甲状旁腺激素

二、甲状腺“C”细胞和降钙素

三、维生素D3

第四节  肾上腺

一、肾上腺皮质

二、肾上腺髓质

第五节  胰岛

一、胰岛素

二、胰高血糖素

第六节  脑垂体

一、脑垂体的形态结构

二、腺垂体

三、神经垂体

四、下丘脑的内分泌细胞

第十章  生殖和泌乳

第一节  雄性生殖生理

一、睾丸的功能

1、睾丸的生精作用

2、睾丸的内分泌功能

二、附睾的生理作用

三、精液

四、授精

第二节  雌性生殖生理

1、性周期

2、卵巢的内分泌作用

3、输卵管的生理作用

4、子宫的生理作用

5、受精

6、妊娠

7、分娩

第三节  泌乳生理

一、乳腺的发育及调节

1、乳腺的发育

2、乳腺发育的调节

二、乳的分泌

1、初乳

2、常乳

3、乳分泌的生成和维持

4、乳的排出

 

动物营养学与饲料,占50
一、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10%);填空题(20%);判断题(10%);选择题(10%);简答题(20%);计算与综合题(30%)。

二、考试方式
笔试
三、主要参考教材
《动物营养学》杨凤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饲料学》王成章、王恬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四、考试内容范围

  动物营养学部分内容:

(一)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

营养、饲料和营养物质的概念, 概略养分分析方案中营养物质分类,动物体内与植物性饲料的化学成分的异同点。

(二)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物理学消化、化学性消化、微生物消化、养分的表观(真)消化率的概念;简答影响消化率因素。

(三)水的营养

水的生理作用;水的品质对动物生产及动物健康的影响;动物体内水的来源、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

(四)蛋白质的营养

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化学比分、必需氨基酸指数、反刍动物蛋白质质量评定体系、理想蛋白质的概念;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及影响消化吸收的因素;饲粮氨基酸平衡的意义;反刍动物利用非蛋白氮的原理及注意事项;蛋白质、氨基酸的代谢。

(五)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碳水化合物、非淀粉多糖、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概念;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反刍动物糖原异生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纤维在动物生产中的合理利用;碳水化合物代谢。

(六)脂肪的营养

必需脂肪酸的概念;脂肪的营养生理作用和脂肪的消化过程;必需脂肪酸的生物学功能;脂类的吸收、代谢及转运。

(七)能值

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净能、热增耗的概念;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过程;影响能量利用效率的因素。

(八)矿物质营养

必需矿物元素、矿物元素净利用效率、矿物元素相对利用效率、饲粮电解质平衡值的概念;各矿物元素主要的营养生理作用及对应的典型缺乏症状;各种矿物元素的吸收代谢。

(九)维生素营养

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包含的种类;各维生素主要的营养作用及典型的缺乏症状;各种维生素的吸收与代谢。

(十)饲料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的概念及种类;各类型饲料添加剂的作用机理;各类型饲料添加剂的正确使用方法、应用效果、存在的不足及发展趋势;激素类、营养重分配剂的作用机理及发展趋势。

(十一)各类营养物质的相互关系

能氮之间、能量与氨基酸之间保持适宜比例的意义,能量与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脂肪含量的关系;蛋白质与氨基酸之间的关系,氨基酸之间相互转换、相互拮抗作用;常量元素之间、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之间、微量元素之间、维生素之间的协同和拮抗关系。

(十二)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饲养标准、营养需要的概念;饲养标准的指标体系、指标种类、饲养标准数值的表达方式;应用饲养标准的基本原则。

(十三)动物的采食量

随意采食量、实际采食量概念;、调节采食量的主要化学因素,各种家畜采食量调节的机制及影响采食量的因素。

(十四)维持的营养需要

维持、维持需要、绝食代谢、代谢体重、内源尿氮、代谢粪氮、呼吸熵的概念;维持需要的意义和作用、绝食代谢的条件、绝食代谢的表示及测定方法、成年动物维持能量需要表示方法、基础氮代谢的定量表示及影响维持需要的因素。

(十五)生长肥育的营养需要

动物总体生长规律、局部生长规律、营养对生长的影响;析因法对生长动物能量需要和蛋白质需要的评定方法,生长肥育的饲料利用效率。

(十六)繁殖的营养需

孕期合成代谢的概念,营养对动物繁殖的影响;母体的营养生理规律和胎儿发育的生理规律,繁殖母猪的能量和蛋白质需要,种公畜的能量和蛋白质需要。

(十七)泌乳的营养需要

标准乳、奶牛能量单位的概念;掌握析因法对泌乳的能量需要、蛋白质需要的估测方案,泌乳对矿物质特别是钙磷的需要;营养对泌乳的影响。

(十八)产蛋的营养需要

营养因素对蛋形成的影响;析因法对产蛋禽能量需要和蛋白质需要的估测,产蛋禽钙、磷、钠的需要及确定产蛋禽维生素需要应考虑的因素;了解蛋的成分和形成。

(十九)产毛的营养需要

营养对产毛的影响,铜、硫对毛品质的影响;析因法对产毛的能量需要及蛋白质需要的估测方法。

 

 饲料学部分内容:

(一)绪 论

 饲料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二)饲料化学

 抗营养因子的概念,饲料原料中主要抗营养因子的种类。

(三) 饲料营养价值评定

 消化能测定、代谢能测定、净能测定方法,,反刍动物蛋白质评定体系,矿物元素可利用性测定注意事项。

(四)饲料分类

 国际饲料分类法,中国饲料分类法

(五)青绿饲料

 青饲料的概念,青绿饲料营养特性,影响青饲料营养价值的因素。

(六)青贮饲料

 常规青贮原理、步骤,青贮过程的营养物质变化、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品质鉴定方法

(七)粗饲料

 青饲料的概念及干草保存的原理,青干草的晒制方法,干草干制过程的化学变化与损失;粗饲料的几种加工方法

(八)能量饲料

玉米、小麦、大麦、小麦麸、米糠、油脂、乳清粉的的营养特性

(九) 蛋白质饲料

豆类籽实、饼粕类、鱼粉的营养特性,尿素的利用技术

(十)矿物质饲料

 钙源饲料、磷源饲料、钠源饲料的种类和特点。

(十一)饲料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的分类、定义、作用与使用原则,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意义、问题和合理应用技术。

(十二)饲料卫生

 饲料源性有毒有害物质和非饲料源性有毒有害物质分别包括那些

(十三)饲料资源开发利用

 我国饲料资源现状,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有那些。

(十四)饲料与畜产品品质

 饲料与胴体品质、饲料对肉质的影响,饲料对蛋重、蛋黄颜色、蛋成分、蛋风味影响,饲料对牛乳成分、牛乳风味影响。

(十五)配合饲料与配方设计

配合饲料的概念和种类、配方设计的原则、配方设计的简单方法。

 

家畜繁殖学

一、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10分);判断题(5);问答题(35分)

二、考试方式
笔试

三、主要参考教材
《家畜繁殖学》(第五版),朱士恩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四、考试内容范围

绪论

了解家畜繁殖学主要内容、同其他学科的关系及其发展概况。

第一章  家畜的生殖器官

    公母畜生殖器官的解剖构造、形态特点;公畜睾丸的基本构造及其功能,以及附睾、副性腺的组成和主要作用;母畜卵巢、生殖道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第二章  生殖激素

生殖激素的概念,主要生殖激素的来源、分类、作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对生殖机能调节的作用。

第三章  雄性动物生殖生理

精子发生过程;精子的形态结构;外界条件对体外精子的影响。

第四章  雌性动物的发情

发情、发情周期的概念;卵子的发生和卵泡的发育过程及各阶段特点;黄体的生成和退化过程;发情周期的划分及各阶段的主要生理特征;母畜发情周期的调节机理。

第五章  受精与早期胚胎发育

受精、早期胚胎的概念;配子在受精前的运行;受精过程;早期胚胎发育和生长的基本阶段;家畜胎膜、胎盘的特点。

第六章  妊娠与分娩

骨盆轴的概念;妊娠诊断方法;分娩机理。

第七章  人工授精学习目的与要求

家畜人工授精的技术环节;精液品质检查的内容;精液保存的方法。

第八章  家畜的繁殖力

繁殖力的概念;影响繁殖力的主要因素;提高畜群繁殖力的主要措施。

第九章  哺乳动物配子与胚胎生物工程

胚胎移植、体外受精、转基因的概念;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和原则以及技术程序;体外受精、克隆、转基因、性别控制的基本方法;胚胎干细胞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816 农业推广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农业推广学》是攻读全日制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研究生初试考试科目之一。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相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北京农学院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要求
1.了解农业推广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把握农业推广学学科体系的基本内容。
2.能够运用农业推广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方法分析现实“三农”问题,以此为依据考察考生是否具备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是否具备进一步培养的知识储备和科研能力。
三、卷面结构
1、课程组成: 农业推广学
2、内容组成: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占70%;应用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知识应用题等方面的内容占30%。
3、考试题型:名词解释(40%);简答题(20%);论述题(20%)、案例分析(20%)。
四、考试时间和方式
1、考试方式:笔试
2、考试时间:3小时
五、大纲内容
第一章 导论
一、学习要点:农业推广发展的历史与趋势,现代农业推广的含义与特征,农业推广的主要社会功能。
二、关键点:农业推广的主要模式;农业推广学的理论体系。
第二章 农业推广对象行为改变
一、学习要点:了解行为及其产生的机理,掌握需要理论和期望理论,分析农民行为改变的过程、动力及阻力。
二、关键点:激励理论;农民行为改变的过程与层次。
第三章 农业推广沟通
一、学习要点:掌握农业推广沟通的模型与网络,提高农业推广沟通效率的要领及技巧。
二、关键点:农业推广沟通的模型。
第四章 创新的采用与扩散
一、学习要点:掌握扩散曲线与扩散过程,分析采用者的分类、采用率的影响因素。
二、关键点:创新的采用过程;采用率决定因素。
第五章 农业推广的基本方法
一、学习要点:掌握推广方法的基本类型与特点,了解参与式农业推广。
二、关键点:参与式农业推广
第六章 农业推广写作与语言运用
一、学习要点:了解农业推广论文写作的选题、结构与格式,掌握农业推广科技报告写作。
二、关键点:农业推广语言运用的原则。
第七章 农业推广试验与示范
一、学习要点:了解农业推广试验的基本类型,掌握农业推广试验方案的编制与实施。
二、关键点:成果示范方法实施步骤。
第八章 农业推广培训与咨询
一、学习要点:了解农业推广培训的需求,提高农业推广培训教师的能力,掌握农业推广培训的基本方式与新型模式。
二、关键点:农业推广培训需求分析。
第九章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
一、学习要点:了解农业科技成果的含义与类型,分析影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因素、主要方式,掌握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问题及对策。
二、关键点:影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因素。
第十章 农村家政推广与社区发展
一、学习要点:了解农村家政推广的内容,分析农村社区及社区发展,掌握农村社区发展基本理论,能做出农村社区发展规划。
二、关键点:农村社区发展的基本理论。
第十一章 农业推广信息服务
一、学习要点:了解农业信息的含义、特征,分析农业推广信息的种类与来源,掌握农业推广信息的运用保障。
二、关键点:农业推广信息服务的方式和手段。
第十二章 农业推广经营服务
一、学习要点:了解农业推广经营服务的含义与内容,分析农业推广经营服务的程序及技巧,掌握兴办农业推广经营实体应注意的事项。
二、关键点:农业推广经营服务的程序及技巧。
第十三章 农业推广组织与管理
一、学习要点:了解组织设计原理与程序,掌握农业推广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关键点:农业推广组织设计评价。
第十四章 农业推广人员
一、学习要点:了解农业推广人员的类型及职责,分析我国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状况,掌握农业推广人员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二、关键点:农业推广人员管理。
第十五章 农业推广计划
一、学习要点:了解农业推广计划的含义,分析农业推广计划的方式与程序,掌握农业推广计划项目计划与工作计划的编制。
二、关键点:农业推广计划的编制、执行和管理。
第十六章 农业推广工作评价
一、学习要点:了解农业推广计划的基本原则,分析其内容框架,掌握农业推广工作评价的指标体系。
二、关键点:农业推广计划的步骤
第十七章 农业推广政策与法规
一、学习要点:了解农业推广政策和法规的含义与区别,分析中国农业推广政策和法律,掌握农业推广政策与法规制定过程。
二、关键点:国内外农业推广法律制度对比分析。
第十八章 农业推广研究方法
一、学习要点:农业推广研究的程序,研究方法及规则。
二、关键点:农业推广研究资料收集及分析方法。
 

 

 

[北京农学院研究生处版权所有 Power by Ricky]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