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头条新闻 正文

2007年北京农学院各硕士招生专业简介

作者:时间:2006-07-21点击数:

 

090102  作物遗传育种

物遗传育种学科于1997年列为北京市教委资助的重点建设学科,北京农学院重点学科。

本学科现有教授2名,副教授8名,副研究员1名。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及北京市名师奖获得者1名,市跨世纪优秀人才2名,市青年骨干教师4名,市科技新星1名;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1名、北京作物学会理事3名;被南农、新疆农大、中国农大、北京林大、延边大学农学院等院校聘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3名;留学归国人员4名,博士后1名,博士2名,在读博士3名,90%已获硕士学位。

本学科建有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设有小豆研究室、大豆研究室、玉米研究室、小麦研究室和遗传基础研究室等。现有实验室1820 m2,万元以上仪器设备59(),仪器设备值694万元。建有常温种质库和综合实验室150 m2,贮存豆类、玉米及小麦种质5000余份;拥有灌排设施齐全的实验场地8h m2及玻璃温室等。校外基地10余个。

5年,承担部市级、国家级课题27项,获得355万元资助;承担教育部、市教委教学改革项目等5项;育成小豆、小麦新品种5个,成果转化创造社会经济效益2.5亿元以上;在《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园艺学报》、《华北农学报》、《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玉米科学》、《植物分子育种》、《中国农学通报》等多种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出版教材和著作10部、科普3本。获发明专利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市星火奖等部市级以上奖励9项。

本学科分3个研究方向:食用豆类遗传育种方向、作物遗传与品质改良方向和作物数量遗传与分子遗传方向。

 

090201  果树学

北京农学院果树学科始建于1979年,1993年被列为北京市级重点建设学科,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果树学硕士研究生授予权点,现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该学科现有教授 9人,副教授 11人,讲师 8人,其中 50岁以下人员占 90%,博士占50%,硕士占80%。现有实验室面积1430 m2,仪器设备1350万元。

5年来该学科共承担28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2项,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4项,发表论文156篇,合作出版著作12部,创经济效益66500万元。

果树是北京郊区的支柱产业。该学科以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为目标,以开展都市型果业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为特色,以服务首都果业生产和区域经济为宗旨。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并且带动了园艺学专业的发展,为北京市输送了大批应用复合型的高级人才。

学科特色:果树学科具有稳定的科学研究方向,密切注视国内外果树生产与科研发展动态,紧密结合北京果树生产,坚持走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三结合道路。

5年来,学科先后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多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在已完成的科研项目中,有4项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6项获北京市农业推广一、二、三等奖,在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果业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推动北京地区果树生产实现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标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与北京平谷区政府果品办公室、区技术监督局等单位合作完成的丘陵山地优质节水高效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桃产品质量生产技术规程标准研究与推广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次、北京市政府农技推广一等奖2次,创经济效益4.08亿元,果农户均增收节支9854元,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科教兴农做出突出贡献。

本学科现已形成3个与北京果业发展相适应的稳定研究方向:果树优质安全栽培与生理生态、(特色)果树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果品贮藏与保鲜技术。

 

090202  蔬菜学

北京农学院蔬菜专业自1982年招生,2000年蔬菜学科成为北京农学院优先建设的重点学科。

目前,蔬菜学科建立了一支基础扎实、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学位高,勇于拼博的学科队伍。现有教授4名,副教授7名,讲师2名,助教2名,实验师2名(其中博士后3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5人,具有硕士学位人员8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人员占整个师资队伍的82.35%,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占整个师资队伍的50%。以上人员中,在国外取得学位或留学1年以上的留学归国人员4人,北京市跨世纪人才工程3人,北京市优秀人才3人,北京市科技新星2人。

本学科有实验室1800 m2,万元以上仪器设备65(),仪器设备值780万元。拥有灌排设施齐全的实验场地8h m2及玻璃温室, 校外基地14个。

已主持完成国家、教育部、农业部、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农业局、北京市农委和国家外国专家局等省市级以上课题11项。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等项目3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农业部和其它省部I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二项,省部级三等奖三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目前,蔬菜学科承担教育部、农业部、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北京市教委、优秀留学人员资助和北京市农委项目等15项,科研经费近500万元。近五年来,在国外刊物和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30余部。

学科特色:多年来,北京农学院蔬菜学科围绕北京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尤其在蔬菜优质安全无公害栽培技术、蔬菜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山野菜开发利用及设施蔬菜生产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蔬菜学科依据首都菜篮子工程建设总体目标和学科发展方向,以实际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突破口,大力开展科研成果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工作。

依据蔬菜学科研究水平、学术队伍优势和北京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北京农学院蔬菜重点学科主要开展以下3个方面的研究工作:蔬菜生理与优质安全栽培、蔬菜育种与生物技术和蔬菜病虫害综合治理。

 

090601  基础兽医学

基础兽医学学科目前共有教授6(含研究员1)、副教授9名、讲师5名,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7(另有在读博士5)、硕士学位获得者10名。学科共有2个专业实验室,1个国际培训中心。实验室面积1500m2,实验仪器设备总价值552万元。

目前该学科共有在研项目49项,总经费490万元。近5年该学科先后获国家级奖及省部级奖5项、获新兽药证书16项、科研项目转化18项。共发表论文240多篇,出版教材、专著29部。

该学科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在中兽药防治疾病作用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近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与日本专家合作从中药中分离提取有效成分及有效部位。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努力探索重要作用机制并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兽药,其中有19项成果转让;同时学科开展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及产品开发研究工作,2005年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的“玉米赤霉醇和氯霉素等17种重要药物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抗球虫药研究获农业部二类新兽药证书,并转让于中国农科院。在中药饲料添加剂研究方面取得了10项四类新兽药证书,并获得北京市昌平区科技成果二等奖。在中兽医药基础理论研究、细胞微环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基础兽医学科经多年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中药药理和药物残留、细胞微环境与生理、动物组织胚胎三个研究方向,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090603  临床兽医学

北京农学院临床兽医学学科始建于1979年,2002年被批准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临床兽医学硕士研究生授予权点,现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该学科现有22名研究人员,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8名,所有研究人员均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现有实验室面积1100m2,仪器设备总价值470多万元。近5年来该学科共承担26项省部级、国家级项目,获得516万元资助经费,获北京市级奖1项,转让成果17项,发表论文150多篇。

该学科的特色体现在中兽医、胚胎工程和疾病诊宠物临床疗三个研究方向上。

中国传统兽医学方向的特色是着重在中药和针灸这两个中国传统兽医学主要防治手段上,结合近代兽医学的相应理论、实验方法、诊疗手段,不断揭示中药的效应机理和针灸的作用机制。多年来围绕上述特色开展如下的研究和攻关。①开展了旨在提示针灸的作用机制和中药效应机理等方面的系列研究,研究结果初步提出“腧穴实质是穴区内具有相对特异性收缩频率的微循环单元”“经络的实质是有序态的微血管网络”“中药方剂的作用机理主要在于调理微血管功能”,并推出了“细胞微环境”的概念。②针对畜牧生产中急需解决的方法,开展中药方剂有效成分的研究。所研制的十多种中药方剂已陆续转化或转让,并与北京锦绣大地合股成立国内第一家GMP中兽药药厂。③广泛开展了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和特色兽医临床诊疗的合作,为临床科学研究和教学实习提供较好的基地。

胚胎工程研究方向的特色:在胚胎移植、胚胎体外培养、体外受精、胚胎分割、胚胎冷冻保存、胚胎性别鉴定、活体采卵等方面已形成较鲜明的特色。本方向所做的工作曾获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北京市发明展览会金奖1项。

宠物临床疾病诊疗方向的特色:针对宠物品种和种类的多样化以及对环境的要求,动物疾病防治、宠物临床诊疗成为重要的建设方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开展有关中西医结合和外科手术方面的科研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120301  农业经济管理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是北京农学院重点建设学科,198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已历时26年。本专业毕业生分布在北京市各级政府部门、与农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起到了骨干作用。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目前有教师近30人,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13名。近年来承担了30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其中主要有中澳合作项目“转型期的中国畜牧业”和“中国乳制品消费研究”等,中英合作项目“如何提高贫困地区乡村社区生活质量”,农业部项目“农民合作组织研究”和“畜产品生产成本效益研究”等,中国科协项目“科教兴村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等,北京市项目“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综合技术经济研究”等。

近年来,本学科教师共出版学术专著15部,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的主要专著有:《中国农科教结合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畜产品生产与贸易研究》、《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理论与实践》、《全面建设小康与中国农村发展》等。

近年来本学科教师已经获得多项奖励,其中研究项目“非传统机械化麦田套种玉米高产耕作技术体系经济评价研究”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本专业分为三个研究方向:农产品市场与贸易、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发展方向。

农产品市场与贸易主要研究以农产品为核心的产业链的形成问题,研究侧重于国际化大都市形成过程中的农产品市场和政策问题,其中包括了农产品贸易理论、农产品市场营销与管理题。

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是根据北京向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要求,研究都市型农业的基本理论,包括都市发展对农业的新定位,都市型农业形成规律和发展战略,都市农业产业体系,国际都市农业发展比较研究等内容。

农村发展主要研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农村发展问题,重点研究国际新农村建设经验和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北京郊区都市型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新农村建设以及政府的支持政策等问题。

 

090706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是以园林植物教研室、实验室以及承担园林植物资源、栽培繁育、园林生态及园林植物应用方面研究工作的教师为主体组建而成的,1995年北京市教委批准为重点建设学科,2005年批准为硕士点。

该学科有一支稳定的人才队伍,共有教师和研究人员22人,其中教授4人,副高职称13人,具博士(后)学位9人,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现有园林植物综合实验室和2个专业实验室、植物标本室、校内重点学科基地,实验室面积1500m2,温室2500m2,苗圃2hm2,校外科研与实习基地十余处,大中型仪器设备40余件,价值900万元。

该学科先后完成科研项目30多项,其中获联合国科技创新之星奖1项,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花卉博览会一等奖1项,部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8项,同时通过产学研相结合,进行科技推广,服务社会,完成产值5000多万。主编和副主编全国统编教材6部,函授教材35部,专著7部,共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SCIEI收录9篇。目前承担的国家“863”、“948”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市级项目21项,总经费530万元。

该学科以应用研究为主,服务以首都为中心辐射周边的区域经济,围绕改善城乡人民的生活环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苗木和花卉业的发展,解决园林生产上的实际问题,为首都生态园林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本学科在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定向育种、抗逆生理、工厂化生产、城市土壤和废弃物处理利用、生态园林构建以及园林植物材料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该学科下设三个研究方向:园林植物资源与育种、园林植物栽培生理与生态和园林植物应用。

 

083203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食品科学系于1985年创建并开始招收食品加工、农副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的本、专科生。建系20年来,已培养毕业生近千人,其中本科生700多人,专科生280人。目前在校本科生900多人,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两个本科专业。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为我校重点学科,经过多年的 展,该学科的师资不断加强,实验条件逐步改善,科研能力与水平不断提高。目前,该学科有教授3人,副教授10人,讲师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6人,留学回国人员3人,80%以上具有硕士学位。其中,获得中国农学会中国农业青年科技奖1人,获得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跨世纪优秀人才称号1人,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的4人。现有实验面积2590m2,有食品安全、食品工艺、食品工程3个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700多万元。

近年来,本学科教师承担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人事部留学人员基金、北京市教委、科委、农委等各种研究项目20多项,在研经费200多万元;98年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4年度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多种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主编和参编教材、著作2本、科普3本。获发明专利1项。

本学科分3个研究方向,果蔬采后生理与贮运技术,以北京市主要果品和蔬菜为对象,研究果实采后衰老理论、果肉软化和风味丧失等品质劣变机理,研究冷敏感果实采后冷害发生发展的规律,研究果蔬采后流通运输中延缓衰老、减轻果实冷害、延长贮藏期和货架期的无污染保鲜处理技术,以减少采后损失,并提高贮藏运输后果品和蔬菜的品质和安全性;农产品加工工程, 研究北京特色果品蔬菜、乳、肉制品的加工工艺和优质加工品的开发研究小麦、豆类等主要谷物品质劣变理论和提高加工适应性的新工艺,并采用配套工程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食品安全控制与检测技术方向,研究食品加工产品的安全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食品中有害物的快速检测方法。

[北京农学院研究生处版权所有 Power by Ricky]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