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考试性质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包括树木学、花卉学和园林生态学)是报考林学专业硕士的考试科目之一。为了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提高复习效率,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纲适用于报考北京农学院林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考试。
二、考试内容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考试内容包括《树木学》、《花卉学》和《园林生态学》三门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树木学,50分
总论
掌握树木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熟悉树木分类原理和方法,理解植物学名的含义和书写规范要求,学会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了解树木生长的一般规律,掌握物候观测的方法;理解树木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掌握影响树木生长和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了解树种形态及其变异规律和式样,掌握树种分布区概念及中国树种分布规律。
各论
1.裸子植物部分(9个科)
掌握苏铁科Cycadaceae,银杏科Ginkgoaceae,南洋杉科Araucariaceae;松科Pinaceae;杉科Taxodiaceae;柏科Cupressaceae;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三尖杉科Cephalotaxaceae;红豆杉科Taxaceae的基本特征;对常见种和重点种能够准确识别,并掌握它们的拉丁学名。
2.被子植物部分(41个科)
熟悉常见种和重点种的识别特征,掌握它们的拉丁学名,了解世界性的重要森林树种资源以及我国特有珍稀濒危树种的资源状况及其保护。主要掌握的科有:木兰科Magnoliaceae;蜡梅科Calycanthaceae;小檗科Berberidaceae;悬铃木科Platanaceae;杜仲科Eucommiaceae;榆科Ulmaceae;桑科Moraceae;胡桃科Juglandaceae;壳斗科Fagaceae;桦木科Betulaceae;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椴树科Tiliaceae;锦葵科Malvaceae;柽柳科Tamaricaceae;杨柳科Salic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柿树科Ebenaceae;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蔷薇科Rosaceae;含羞草科Mimosaceae;苏木科Caesalpiniaceae;蝶形花科Fabaceae;千屈菜科Lythraceae;山茱萸科Cornaceae;卫矛科Celastraceae;黄杨科Bux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鼠李科Rhamnaceae;葡萄科Vitaceae;无患子科Sapindaceae;槭树科Aceraceae;漆树科Anacardiaceae;苦木科Simaroubaceae;芸香科Rutaceae;五加科Araliaceae;马鞭草科Verbenaceae;木犀科 Oleaceae;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紫葳科Bignoniaceae;忍冬科Caprifoliaceae;禾本科Poaceae中的竹亚科。
第二部分:花卉学,50分
绪论
花卉与花卉学的含义;花卉在园林中的作用;花卉栽培应用发展概况。
第一章 花卉的分类
掌握根据不同分类依据进行的花卉分类方法,各有哪些代表性花卉。
第二章 主要生态因子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
草本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主要生态因子(温度、光照、水分、营养、土壤、大气)对花卉生长发育的影响。如何依据花卉生长发育与各种环境因子的关系制定花卉栽培管理措施。
第三章 花卉栽培设施及设备
花卉保护地栽培的含义、作用和特点;常用保护地类型(温室、风障、温床、冷床、荫棚、塑料大棚等)及特点;各类温室的特点和设计建造依据;温室环境的调控方法及调控设备。
第四章 花卉的繁殖
掌握花卉繁殖的方法;花卉种子的寿命及贮存、花卉种子萌发条件及播种前处理、播种方法;分生繁殖方法和时间;扦插繁殖的种类及方法、扦插时间、扦插生根的环境条件;嫁接及压条繁殖的特点和适用的花卉种类;组培快繁新技术及组培快繁主要环节等。
第五章 花卉花期调控及切花保鲜技术
花期调控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技术方法;花期调控的主要设施和一些具体实例;花卉采后生理与保鲜技术。
第六章 花卉应用
花坛、花境的概念、类型及设计要求,了解在现代园林中花卉常见的应用形式。
第七章 常见花卉
一、二年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水生花卉和室内花卉的含义及类型;园林应用特点;生态习性;繁殖栽培要点。掌握常见的一、二年花卉、宿根花卉各20-30种,球根花卉、水生花卉各15-20种,室内常见花卉30-40种。
第八章 其它专类花卉
掌握常见重要专类花卉如兰科植物、仙人掌与多浆类植物等的含义、类型;园林应用特点;繁殖栽培要点;了解常见栽培的中国兰和热带兰属;掌握常见栽培仙人掌与多浆类植物10种。
第三部分:园林生态学(50分)
绪论
掌握生态学、园林生态学的概念;掌握生态学的发展历史、园林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掌握国内外著名生态学家的生平履历和其对生态学发展的贡献。
第一章 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
掌握环境、生态因子、生境、环境容量、主导因子、最小因子定律、耐受性定律、限制因子、生态型等概念;掌握城市环境特定,并能够综合分析城市环境特征;理解生态因子的分类,掌握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 光与园林植物
掌握光合有效辐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阳性植物、阴性植物、中性植物、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等概念;掌握城市光环境特点;掌握光照强度光质的生态作用、园林植物对光强的适应、日照长度与光周期现象。
第三章 温度与园林植物
掌握城市热岛效应、物候现象、积温等概念;掌握城市温度环境、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掌握温度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园林植物对温度的适应、园林植物对气温的调节作用。
第四章 水分与园林植物
掌握避旱性、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等概念;掌握降水分布规律、城市水环境特点、水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植物对水环境的适应、及园林植物对城市水环境的调节作用。
第五章 大气与园林植物
掌握大气污染、植物监测等概念;掌握城市大气环境、大气污染及对植物的危害,园林植物对环境的监测作用和净化作用、风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营建防风林带的考虑因素等。
第六章 土壤与园林植物的生态关系
掌握萎蔫系数、酸性植物、中性植物、碱性植物、盐碱土等概念;掌握土壤的基本理化特性和生物特性及对植物的生态作用、城市土壤的特点;掌握盐碱土对园林植物的危害及园林植物的适应、盐碱土的利用与改良。
第七章 植物种群生态
掌握植物种群、种群密度、种群性比、生态对策、生命表、生活史、密度效应、竞争、生态位、化感作用等概念;掌握植物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指数增长模型和逻辑斯谛增长模型、种群生态对策的物种形成的方式r-对策和K-对策的主要特征,r-K选择理论在园林生产实践中的指导意义;掌握植物种内与种间关系、生态位原理及园林应用、化感作用的生态意义及园林应用。
第八章 植物群落结构
掌握植物群落、最小面积、优势种、建群种、伴生种、多度、盖度、显著度、频度、生物多样性、生活型、层片、季相等概念;掌握植物群落基本特征、种类组成分析及园林应用;掌握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层次、物种多样性的测度、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掌握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因素。掌握植物群落结构基础知识和原理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第九章 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
掌握群落演替、原生演替、次生演替等概念;掌握群落动态类型;掌握群落演替的类型、群落演替的过程、群落演替原因、群落演替顶极学说含义、水生演替系列及以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系列、城市植被的变化;掌握植物群落演替原理在植被恢复建设中的应用。
第十章 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
掌握自然植被的群落类型、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掌握城市植被分类;掌握中国植被分布规律与植被区划,影响我国陆地植物群落分布的三向地带性。
第十一章 生态系统基础
掌握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生态金字塔、物质循环、温室效应、生态平衡等概念;掌握必备基本条件、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生态平衡的基本知识与原理;掌握生态系统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在园林建设中的应用。
三、考试要求
考生应全面系统地了解三门课程中有关的基本概念、原理,掌握树木、花卉的分类、观赏习性、生态习性和园林应用,能针对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物;了解最前沿的园林植物应用、品种培育、苗木繁育等方面的知识;能对目前园林植物应用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提出自己的、可行的建议;掌握光、温度、水、气、土壤等生态因子对园林植物的作用、园林植物的生态适应性以及对城市环境的改善作用;掌握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掌握生态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及其在园林生产实践中应用。
四、卷面结构
1.课程组成:总分150分,树木学占50分、花卉学占50分、园林生态学占50分
2.内容组成: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占75%;应用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知识应用题等方面的内容占25%。
3.考试题型:
树木、花卉考试题型:拉丁学名互译(10%);名词解释(10%);填空题(13.3%);简答题(20%);综合性答题(13.4%)。
园林生态学考试题型:名词解释(6.7%)、简答题(13.3%);综合性答题(13.3%)
五、考试时间和方式
1.考试方式:笔试
2.考试时间:3小时